河池壮族的饮食习惯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4-7-31 17:19:44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  壮族地区的食物构成,到目前为止,仍以粮食为主食, 以肉食、油料、蔬菜为副食,以瓜果、糖、酒之类为零杂食。 居住在平原、丘陵、河谷地带的壮族,主食大米,兼食玉米、 薯类、豆类、麦类等杂粮;分布在石山地区的壮族,则主食 玉米,兼食大米、豆类、薯类、小米、高粮、糁子等杂粮。肉类以猪肉为主,以牛、羊、鸡、犬、鸭、鹅肉以及蛋品、鱼类为辅。壮族一般没有食物禁忌,无论飞禽走兽、水中游鱼,凡能食者,皆取之为食。但不食荤酸(用鱼、肉之类制 成的酸),喜腊味。

  农村有杀“年猪”习惯,每年春节前杀 一头大肥猪,“过年”时鲜食一部分,余下部分制成腊肉, 留以飨客、送礼和平常食用。壮家腊肉制法有二:其一,将 新鲜猪肉用适量食盐、酱油、白酒等拌匀,置于坛中腌三至 五天,然后挂起,日晒或风干即成。此法主要流行在宜山、. 罗城、环江、河池、南丹等地。其二,将上法腌制的咸肉, 吊于火塘之上,用火娩、烟1熏至干水、焦黄、半透明即成。 此法多流行于天峨、东兰、凤山、巴马、大化、都安以及宜山、河池市的部分地区。壮族农村食油,以猪油为主,兼食 茶油、麻油、花生油和菜籽油。

  个别山区以火麻、黄豆、葵 花籽代油。黄豆代油的做法是把生黄豆春成粉末,加水,拌 盐煮成“豆腐瑶”,掺入青菜,续煮至熟即可食用。火麻和 葵花籽食法是将其捣碎,加适量温水,反复搅拌,滤汁去渣, 取其汁液煮沸,待液面浮起一层腐花状蛋白后,加入青菜, 续煮至熟即成。此菜含有大量植物蛋白和多种维生素,常食 能延年益寿。科学界认为某些山区寿星多与此有关。

  壮族餐俗,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点。东部和北部地区的宜山、罗城、环江、南丹、天峨、河池一带的壮族普遍喜酸 好辣。各家各户,常备酸坛若干。暑天喝粥,日进多餐,弄 菜十分麻烦。坛里有“酸”,随取随食,既方便,又经济, 还可以消暑生津,实是壮乡之传统佳食。可作素酸的原料很 多,诸如萝卜、荞头、黄瓜、木瓜、菜梗、菜叶、蒜头、竹 笋、蕨苗、豆角等等,均可腌制。这一带壮族家庭必备的另 —种美食是辣椒和辣椒制品,如辣椒干、辣椒酱、麻辣油 等,其中南丹辣椒在国內外久负盛名,是河池地区重要特产之一。

  壮族成年男子普遍嗜酒。农村多饮用自制米酒。或平时 家宴,或宾客临门,或红白喜事,或节日庆典,必以自产佳 酿助兴佐餐。有的地方还以濟代茶,迎宾接客。客人进屋, 先敬一杯米酒,说是“献茶”;客人即将离去,再递一杯米 酒,说是“奉水”。

  各地壮族,进餐方式有所不同。西南部的东兰、巴马、 凤山、大化和都安一带,一年四季,木分寒暑,均摆凉桌进 餐。而东、北部的宜山、罗城、环江、南丹、夫峨、河池一带, 则暑季摆凉桌进餐,冬季围火而坐,菜类边煮边吃,谓之“下 炉”、“下火锅”或“打边炉”。罗城煤区的壮族和仫佬族 一样,不筑火灶,掘地为炉,以煤烹食。

  餐罢拆席,厨房可 作他用,这种厨炊方式,好处甚多,一则以煤代柴,利于大 地绿化;二则厨处不受烟熏,又无需堆放柴草,显得整齐、 清洁、卫生;三则一室多用,提高房屋利用率;四则炉侧设 置水锅,利用炉中余热烧水,热水随用随取,极为方便。

  各地壮族对某些食物的加工食用方式,也不完全一样。 东部和北部各县市,凡产玉米的地方,人们多把玉米籽舂成 “米头”,去糠簸净,细的煮成干饭,粗的熬稀粥;西南部 各县的玉米产地,人们喜把玉米碾磨成粉,筛糠去杂,煮成 干饭团或玉米糊。糯玉米常被加工成馍馍、粑粑、粽子、水 园、糖糕、烙饼、米鸡、油团等花样食品,然后取之为食。

  各种豆类、薯类、芋头等,常被加工成糕点、粉丝和豆酱、 豆豉、豆瓣、豆芽、豆腐、豆浆、腐竹、腐皮、腐花、素鸡、 酱油等中、高档食品或佐料。其中宜山豆豉、三岔酱油}都 安、巴马南粉、薯粉、洋芋粉,除了满足本地群众食用外,
还远销区內外各地,成为壮族地区饮食行业中的名、特、优产品。


分享与传播河池历史,让河池人更了解自己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爱广西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爱广西论坛 ( 桂ICP备17012448号-6 )|Sitemap

GMT+8, 2024-9-27 12:19 , Processed in 0.560819 second(s), 27 queries .

Powered by 广西iso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